澄境艺术网

鉴赏
分享到:

张江舟

简历: 张江舟 1961年生,祖籍安徽。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院委、研究员。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介绍


张江舟 1961年生,祖籍安徽。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院委、研究员。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其中国画作品多以历史事件和现实人生为题,倡导艺术创作的精神性功能和现实文化意义,崇尚崇高、壮美、圣洁、博大的审美境界。其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作品有《热血12.9·北平12.9学生运动》和《高地》、《士兵》、《大梦典》、《日全食》、《花逝》、《伤恋》、《极地光》、《流萤谷》、《殇•戊子记忆》系列等作品。出版个人画集二十余种,理论专著两部,大量作品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



《日全食》2013年 232cmx552cm


生命的关切与墨语的情怀    

       ——张江舟的水墨新作

|范迪安


张江舟是当代中国画坛一位富有创造力的中年代表,一直以来不断有作品参加各类美术展览,无论在水墨造型能力还是在把握创作的主题思想方面,都是中国画创新队伍中突出的一员,尤其以活跃而开阔的思想认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以充沛的热情投入各种学术活动的组织之中,致力于推动当代中国画的学术建设。但是,这样一位让人感觉上很熟悉的画坛近友,却以一大批近年的水墨新作展现出让人惊异的面貌,以“生命﹒墨语”为题的张江舟水墨艺术展所呈示的几乎是一个崭新的张江舟!这批作品在主题关切上的新视角和语言方式上的新形态,足以触动我们的灵魂,引发我们的感慨。

                     

《殇·戊子记忆之一》2009年  180cmx192cm    

             

张江舟以水墨人物画为擅长,早期的作品在人物的题材上比较宽泛,其中较多的是乡土人物,这也几乎是水墨人物画家起步阶段的共性,后来他逐渐集中于表现都市人物,这可以说是一种方向性的调整,因为着力探索水墨语言对都市人物的表达,是水墨人物画的新课题,其中既要解决水墨表现技巧与造型对象关系的现代转换,也要解决艺术思想上与当代中国都市化进程的对应。在这方面,他做了大量“实验性”的探索,尤其在都市景观、都市生活和都市青年的神情状态上形成了得心应手的表达,在笔线造型、水墨渲染和色彩运用上都传达出一种崭新的都市水墨气象。



《流萤谷》2012年 200cmx200cm


  但是,就在他可以驾轻就熟地画着都市青年主题的时候,他又为自己设置了新的课题,也可以说,从描绘人物的生活形象到表现人物的生命形状,从具体的生活原型到整体的画面情境,从固定视角的现实空间到接近抽象的无垠世界……张江舟的作品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结构和意境,集中到一点,也就是他从对人物的关切上升到对生命的关切,从对个体生命的关切到对大写的“人”的生命关切。“生命”本是画家的敏感所在和情感所系,但是,当“生命”不仅仅是一种形象性的“象”而是一种精神性的“形”之时,张江舟笔下的生命便成了一股股生命之流,一种种生命本体的存在,也让人看到了水墨艺术的当代走向。



《清月》2012年 200cmx200cm


水墨人物画的当代走向是一个摆在中国画坛面前的时代挑战,20世纪的中国水墨画在中国走向现代的社会发展与文化进程中,特别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与碰撞的条件下产生了革命性的现代转型,其突出的表征一是在绘画主题上极大地超越了传统,从文人画以寄情自然转向对现实的关注,将社会生活作为表现的对象,由此开始了中国画创作的“现实叙事”,展现出艺术与现实关联的社会学价值,二是从传统的笔趣墨戏“程式”发展为以“造型”与“塑象”为主旨的语言,使笔墨彰显出“造型化”、“形象性”的语言功能,由此也彰显出不同画家的个性追求。这样的现代转型使水墨人物画和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一样,站到了时代的前沿。但是,在艺术观念日益多元、图像创造方式跨界交叉的当代文化语境中,水墨语言遭遇的挑战更加严峻。在越来越趋于视觉强度的当代艺术世界中,水墨语言面临着“进”而被“他者”兼容乃至丧失“本体身份”、“退”而被时代淘汰乃至精神苍白的艰难之境,改革开放以来水墨领域涌现的各种实验和探索,总体上看,无不在探试对已有水墨样式边界的突破,谋求的是水墨艺术在社会学与本体论两方面兼有的“当代性”艺术特征。



《殇·戊子记忆之二》2009年  180cmx192cm


社会学与本体论两方面的创新,在一个画家那里有着特别的难度,社会学的意义尤其需要对艺术问题深度的思考,将感性的经历与体验上升为思想性的内涵。张江舟的思想飞跃和情感升华就在于他从现实的人物景观中超越性地进入到生命关切的层面,在2008年前往汶川大地震现场深入生活的时刻,他为生命的毁灭而悲戚,也为生命的无常而叹息,更为生命的顽强而感动,由此开始了他的“生命·墨语”系列创作。这个系列从生命之“觞”开始,展开了对生命意态的表现,犹如一部交响曲,从一个叩击灵魂的主题开始,发展为波澜壮阔的篇章。在他的作品中,沉思是画面的底色,在思想的空间是浮现人的形象,以人物的组合形成沉落、升腾、旋转、交织的结构,可以说,作品呈现出悲剧意识形成崇高感与神圣感。在中国画的传统中,悲剧意识总体上是缺失的不足的,因此人们对蒋兆和、周思聪这些现代人物画家创作上的思想性抱以由衷的崇敬。作为当代画家,张江舟奋力开拓了这个领域,用水墨语言画出了具有当代文化属性的悲剧性史诗,这不仅是一个崭新的视角,而是一个崭新的重大主题。



《殇·戊子记忆之六》2010年  145cm×345cm


张江舟的艺术是深思的艺术,也是激昂的艺术。在水墨语言上,他敢于与当代视觉图像的文化结构直面碰撞,以兼容并包、综合取用的方式尽情地展现笔墨的价值,借助笔墨的丰富性释放自己的感性。在他的作品中,传统造型的方法已不能束缚他充沛的表现意念,他在大幅与巨构之中调动了视觉造型的可能性,作品富有较为强烈的节奏、旋律和韵律,甚至以抽象的内在结构为支撑,烘托出作品跌宕起伏、大开大合的宏阔意境。在这方面,他将水墨艺术的本体能量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



《殇·戊子记忆之三》2009年  180cmx192cm


当大写的人和具体的形象浑然一体时,当对生命的关切与对生命的关爱紧密相连时,当艺术家的作品进入公共文化空间时,张江舟的展览不仅会叩动每个人的心弦,而且会激发我们对中国水墨画家的当代意识抱以由衷的敬佩,因为只有精神性的力量才具有永恒的价值。

                                                     


《殇·戊子记忆之五》 2009年  180cm×192cm



《殇·戊子记忆之三》 2009年  180cmx192cm



《殇·戊子记忆之四》2009年  180cmx192cm



《花忆》2012年  200cmx200cm



《白光》2012年  200cmx200cm



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





艺术顾问


龙 瑞王明明 邵大箴
贾广健陈 鹏程大利
卢禹舜张江舟黄格胜
范 杨高卉民詹庚西
张志民刘 牧邢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