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境艺术网
作品搜索

【展览预告】融古开新 香港范婴子登回顾展

2017-09-12 07:43

开幕时间:2017年9月17日上午10:30

研讨会︰9月17日下午14:30

展览时间:2017年9月17日——9月27日

主办单位:宿迁市人民政府、范子登艺术研究院 、香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

协办单位︰ 宿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宿迁市书法院、宿迁市书法家协会、宿迁市美术家协会、中国书画杂志、中国画观察、国家级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学术主持︰刘骁纯、尚辉

展览总监︰梁兆基

范子登书画艺术研究院、范子登先生故乡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合办《融古开新-香港写意画家范子登回顾展》,旨在宏扬范子登先生融古开新的艺术精神,让世人更了解这已故水墨画家的艺术风格与成就,另一方面亦在香港回归20周年庆典筹办推广中港文化交流的盛事。

范子登 (1926-2006) 早于上世纪50年代便开始创作具现代水墨味道的泼墨泼彩大写意作品,可以说是抽象水墨的先躯。9月17将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融古开新-香港写意画家范子登回顾展》,展出范先生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过百幅作品,反映画家既传承古法又不断创新达到的艺术高度,亦乃范翁逝世后首个在内地的回顾展览。

范子登上世纪60年代在香港名声鹊起,其山水、人物、花鸟均擅长,有全能画家之称,后又被誉为写意画大师。晚年在内地亦备受推崇,2002年入选《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五十家》,2004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授予《黄宾虹奖》,2005年获「法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颁授“中欧文化艺术交流特使”,2005年中国神舟6号携带《巨龙腾飞》巨画飞航天空,范翁亦受邀在画上署名。

范子登,名婴,字子登。1926年生于江苏宿迁,享年81岁。1947年毕业于广州丽泽国画院,1949年定居香港。50年代曾经创办拥翠画院,任院长。 50年代圣若瑟英文中小学的创办人之一。1997年香港回归后他又与朋友创了国际艺术家联合会,任会长 。他以人物画起家,兼山水、花鸟,晚年尤爱大写意。早在50年代已经从事写意泼墨山水的创作。并于1958年和1988年,作品两次进入梵蒂冈,被罗马教廷博物馆、罗马圣母总院东方美术馆收藏,教皇亲自颁授特恩降福证书。1963年在南亚巡回画展,引起起特大轰动,当年与张大千同一时间段举办展览,并与其结识为好友。展览期间前伊朗王前往观展,并收藏其作品。在国内获得很多知名评论家如邵大箴、薛永年、刘晓纯等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濂溪先生爱莲图 109.5cmx62.5cm 1949年 纸本设色

夜雪 25 cmx25.5cm 1970年 纸本设色

老莲图 133cm x67cm 1993 年 纸本设色

范子登书法作品

范子登印章

诸家评论:

邵大箴(中国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中央美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范子登的绘画创作经历了从工到写、从规矩到自由、从有法到“无法”的过程,这是每一位大艺术家必经的探索之路。他步入中年之后,由于他生活经验积累与艺术阅历日益丰富,更由于他到自然界亲自领会真山真水之美并有所体悟之后,决心放弃固有的山水画程式,而改用能表达自己个性的、具有灵动性的笔墨表达他内心的真切感受。水墨画创新的核心在于水与墨交融所造成的美感,这是人人皆能做而又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好的事。只有有勇气、有胆识、有悟性的人,方能达到这种境界。范子登自称自己采用的新笔墨方法是“错笔”,“错笔”来自他的堂号“错堂”。所谓“错笔”实际上是一种破除陈规的自由创作方法,表明他“学古人不拘泥于古人,要订立自己法则”的宏大志向。

最能反映范子登先生艺术灵性与智慧的是他的泼墨山水、风竹和墨荷。他融道家虚静与佛禅灵悟于一体,在意象性笔法墨色中求一种超脱的艺术境界。他的泼墨山水,在水与墨、彩的交响之中,把人们带入到产生无限想象的天地。很显然,范子登先生的艺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与他的全面修养有关:传统艺术的深厚功底、实践经验的丰富、来自生活的深切感受、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敏感和善于吸收。应该说,范子登先生是中国现代水墨艺术的先行者之一。他探索精神和创造成果应该载入中国现代艺术史册。

焦土 22.5cm x40cm 1956年 纸本设色

刘骁纯(艺术家、美术评论家、美术理论家、博士)

看了范先生的作品,第一个想法就是联想到他和张大千的关系,应该是个突出的问题。他的泼彩和张大千的泼彩不太一样,包括他的荷花、他的山水、他的泼墨,这需要史学家的一些梳理工作。张大千的泼彩是流纹,先把墨泼上去然后再收拾。而范先生的泼彩是用笔画的,这是传统的一种泼墨。为什么传统的泼墨大家都不敢碰,这个传统的用笔到底怎么用,范先生的画看似泼出来的,实际是用笔画的,在画的过程中才能把这个书法用笔用进去。这是范先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水一多了笔就看不到了,书法用笔的精神也就看不到了,所以大家都不敢碰。如果泼不好,就如黄宾虹形容泼墨像“墨猪”,一堆墨是软的。所以现在大家想解决的就是怎么是能够又是泼的又是染的,又不像软泥。范先生用了渍法,从范先生的这两张画中看到他早期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一笔和一笔之间有水痕,从他的运笔过程能看出他的运笔是很有激情的,他的画最主要是看他和张大千这两个人比较,他的位置是什么,区别关系等。一个艺术家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地位。他这个人很低调,这是文人画画家的一个特点。如要研究他的泼墨,他画的年代显得很重要了,年代一出来,他的脉络就出来了。他在泼墨上是一位先行者,史学价值很高。范先生的画很代表了中国人的趣味,他画抽象的东西是不放弃自然的意境,像赵无极、朱德群都是这样的。

沉舰 22.5cm x42cm 1956年 纸本设色

(注释:《焦土》与《沉舰》是一套组画,画于上世纪50年代,是范子登最喜爱的作品。作品灵感来源于30年代的电影“西线无战事”。画面画得很满,留下“透气的空间”,以组画的形式,以色彩的对比与动静的对比,完全超越传统绘画的留白及表达习惯,把西画的长处融入到中国画里,但看起来完全是中国画的神韵,不留丝毫西画的面貌,用一种精神上的感知来表达画家对战争的厌恶和对谎言的揭露。虽然是政治题材,但画得不媚俗,这在当时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表达方法,至今仍无人在政治题材的画作表达上超越这两张画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这也是范子登对中国画的贡献。故具有极强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薛永年(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评论家、书画家)

他的山水画,跟张大千的不一样。我们看他五十年代的两幅画,一幅叫《焦土》,一幅叫《沉舰》,我们不管他是从哪一种冲突里面得到的感受,他画的是他心灵的一种感受,一种震撼,通过艺术实现一种心灵的自由。他的构图已经完全不是古人的山水画的构图了。满幅的,很现代,不同的画用不同的色调,这也是创新。画中焦土的红调子,沉舰的冷调子,跟他要表现的这种心情和感受是密切结合的。

苏醒的山庄 18.5cmx18.5cm 1993年 纸本设色

他很注重感受时代、感受自然,并把景记下,带有音乐感地融入心里。然后再通过他对传统的积累,考虑笔、墨、水和构图的安排,画的时候,人和景,心和物,笔和手就一下子“天人合一”了。他每一笔都不空泛,都有具体的心情,有他对当时的时代、具体环境的感受。如《山峦雾夜》、《沉睡的村庄》、《苏醒的村庄》等,你一看这画,哦,真有这个感受。说他融古开新,讲得很好。他的泼墨是随意发挥的笔触,不是线条,他的泼墨很讲究,有大片的、有散碎的,他按照传统的文化精神、工具材料,把物象变成心象,又变成意象,通过水墨语言,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这个实际就是“融古开新”。

荷塘风起时 122cm x62cm 1993 年 纸本设色

张晓凌:(国家画院副院长)

范先生的东西画得很好。意境特别好,是传统的一种发展。水墨要现代化,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和大的人文背景都发生了变化,如果你的画还是旧的东西,不表现时代是不行的。范先生的画机理感很强,完全在自己的世界,他把它抽象化了,这就是他对国画的贡献。他画三峡画的不是形,完全画的是一种感觉。 画了别人不能画的东西,这种东西是很珍贵的,艺术的本质就是艺术家本质的生命,你看到的笔墨、层次都是外在的东西,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很重要。现在不少人用古人的思想把我们活生生的思想压制掉了。范先生的局限性也是他的特点,也是他的优势所在。他代表了传统回归的历史潮流,他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盘涡卷天宇 24.5 cmx24cm 1970年 纸本设色

陶咏白(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我早几年曾经说过,范先生的出现是一个奇迹。他60年代就闻名于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被称誉为人物、花鸟、山水样样都能画的全能画家。他又被誉为写意画大师。他是从工笔开始走向写意,最后是泼墨,一路走过来,他所探寻的道路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全过程。这是一个脚踏实地不追求名利的典型中国知识分子的实践者。他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史,所以范先生是具有历史典型意义的一个个例。这次才知道范先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泼墨山水,尤其佩服他具有敏锐的历史的领悟力。张大千大概是70年代开始搞泼墨山水的绘画。他30岁前的时候画的《西线无战事》等,当时他的老师说他的泼墨画“邪门歪道”,所以他也不敢把它很张扬地拿出来,很遗憾。但实际上他50年代就搞的泼墨山水。《西线无战事》是越看越好,越看越有意思,完全是一种很表现的,墨当中的感觉。焦土的那种感觉,尤其是兵舰,沉在水里后的那种海浪,那种烟,那种动感,所以他的心灵跟整个世纪的政治之间是感悟出来的。也所以他的抽象泼墨山水不是无病呻吟,随便泼泼,他有一种很深刻的人文关怀,他是很愤怒地画出来的。他的画有一种动感,很激动,都在这里面表现出来了。我觉得看了他50年代的泼墨山水心里对范先生特别崇敬,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他不是一般的为玩儿而玩儿,他是心系世界,人文关怀特别深刻。所以我很佩服他。

墨菊 133cmx61cm 1980 年 纸本设色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范子登的作品最主要的还是强调的“墨趣”,他的“用水”和“用墨”也因而形成了自己的东西。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他都是靠水的韵味来表现。 范子登的牡丹花十分接近黄宾虹的墨趣,他把“用笔”、“用墨”和“用纸”结合得很好。而他的这种墨趣是20世纪中国画家所独有的。比如,徐悲鸿的山水、花鸟也是强调墨的韵味。关键是他有机会深入接触黄宾虹、徐悲鸿,这说明他悟性很高。他是自己孤独的探索者,他善于把当代的审美感受自然地呈现出来,他的这种淳朴的自我是非常可贵的。

独占天下第一香 52cmx99cm 1995年 纸本设色

中国画讲究大同小异,大同是和古人一样和传统一样,小异,就是有一点小小的创造就行了。从这个角度,可以说,他是水墨画探索的一个早期探索者。现在,好多人都在泼,但大都泼得太死,缺乏生气,是为了泼墨而泼墨。而范子登的墨泼得趣味盎然,厚重润泽。他的泼墨、用笔和自然之物的节奏十分吻合,是纯真 ,发自内心的,是由内而外的,是种意料之外的美感。他的墨泼得透亮、清澈、灵动、夸而不饰,盈而不躁,显示出他深厚的学养和高雅的格调。

山峦夜雾 18cm x29cm 1970年 纸本设色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古人有很多种泼墨。泼墨是一种画法,主要特点就是用水比较多。范先生的画用水比较多,有的是倒上去的,但是我想他主要还是用笔。他墨中含水量比较大,这个画面上有的明显是后来上的,有的是压上墨。实际上画家画这个东西往往是很随意的。

范先生是画国画的,自成一体了。早年他是临摹一些工笔人物画,可以看出他是非常用功的。他早年的工笔人物是挺重要的,还是挺好的,可看出是用过功的。我觉得他的画画的很大胆,很粗犷,山水画不很传统,他吸收了一些现代的东西。他的风格,是画的很有力度。奔放有余,不拘一格,敢画,不受传统框框的限制。范先生是我行我素,有个性,比较放。动,静,放,收,要平衡。他的画是一气呵成的。总的来说这组花鸟比山水我更喜欢些。特别是竹子,非常好,绝对的好,它表现了很强烈的动势,这个非常有特点。范先生属于什么都不拘一格,什么都可以画,特别广。是一个很随意的画家,又是一位性情中人。

范先生说自己画画是“下笔无方”。这话讲的挺好。“无方”有两个意思。其实他不是说一点方法都没有。所为“下笔无方”就是不愿意守着那些规矩。“无法而法”,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风雨来时能化龙 136cmx69cm 2002 年 纸本设色

范太程麒嘉

子登是一位毕加索式的中国画家。说他与毕加索有相似之处,是因为他在上世纪50年代时已开始了泼彩、泼墨的创作。当时他的作品连他的老师都看不懂,让他放弃,画回传统的中国画。由于内心实在喜欢这一类的探索,但又为了要尊重老师,故几十年来这类作品从未发表过,只是一边继续画传统的水墨画,一边继续研究泼彩、泼墨,寻找水墨画的新出路和新发展。

范氏作品体现了整个中国水墨画的全部发展过程,他由规矩的六法开始,摒除画家在社会上的四病,取法上者,由工笔人物线条在国际成名至写意、大写意,最后由有法至弃法超象。无论是泼彩或泼墨的山水、荷、鱼、风竹乃至虫草、鸟鸣、甚至书法,无一不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炉火纯青。

绝代双娇 136cm x68cm 90 年代 纸本设色

范子登与张大千的渊源:

1963年两人分别在新加坡举办展览,张大千得睹范翁作品以为乃六十岁以上画家所作,见真人后便成忘年交。70年代张大千接受访问时更喻范子登为当时善画国画三人之一,还说他将来会后来居上,可见范子登的艺术造诣深为同道推崇。不过范翁一向埋首教育工作淡薄名利,在艺术界显得相对低调,但这种谦厚务实求变不懈,潜心在艺术领域融古开新的精神实在值得后人学习。而今次展览亦希望能透过展出范子登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代表作品,让世人更了解这水墨前辈的艺术成就。

张大千为范先生题字

溥儒为范先生题字

2004年范子登携夫人拜访李可染夫人邹佩珠

1964年光明日报报道资料

1990年在比利时欧洲学院授予的高级美术荣誉博士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