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人类文明——卢禹舜作品展(大庆站)2017-07-12 08:06
展览咨询电话:0459-6668008 大庆市图书馆 大庆市图书馆地图 (大庆市开发区博学大街19号) 卢禹舜先生 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院务委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任何一種文明,不管它產生在哪個國家和民族的社會土壤之中,都是流動、開放、相容並包的。而藝術作為文明的載體和表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民瞭解和建構異域形象與想像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及途徑,是溝通民心最便利的橋樑。它的直觀可感性、現實生動性,不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不同國家人民對彼此的瞭解和認同,而且還在各自的文化風格與生活習慣上留下彼此交匯的印記。 薛愛華在《撒馬爾罕的金桃——唐代舶來品研究》中說:“新奇的外來之物之所以能夠在當時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和關注,並不在於這種物品自身價值的高低,而在於這類物品對於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想像力所產生的強烈的影響。外來物品的物質形體可能很快就會消失,但是它在人們頭腦中留下的印象,對於人們的思想觀念的影響,卻會通過詩歌、小說、繪畫以及各種各樣的儀式等媒介的作用而長久地留存下來,從而影響接受這些物品的民族當時的或後世的社會生活和文化,並最終成為這些民族本土文化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 兩千多年前,東西方美術借助絲綢之路等通道,在相互接觸、吸收和融合中不斷進行自我塑造與自我創新。近現代以來,隨著美術交流的進一步活躍和擴大,各國藝術家在立足于本民族傳統的基礎之上,更加廣泛地相互借鑒和學習,逐漸形成了今天多元的藝術格局,產生了一大批以他者的視角表現異域風情的獨特畫作,為世界藝術的百花園增添了許多新的色彩。 盧禹舜,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他以山水、宇宙和生命作為創作的三大母題,形成了多層次、多視角、多場景、多隱喻的開放式繪畫格局。他主動自覺的創新意識,新鮮不竭的創作活力,豐富獨特的想像力和敏銳深邃的人文哲思,三十多年來,已陸續促成其“靜觀八荒”“天地大美”“精神家園”“彼岸理想”“河山錦繡”“乾坤大義”系列畫作的成熟與成功,廣為中國美術界所矚目與稱道。 2013—2017年,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啟發和中國國家畫院“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的推動,盧禹舜經過長期醞釀、反復錘煉,陸續創作了近二百幅“一帶一路·人類文明”系列作品。在這些寫生創作中,他延續了以往的詩情畫意和浪漫情懷,並以開闊的創作視野、獨具中國文化特色的筆墨語言和審美趣味,將多年來國外寫生的經驗、感受和思考凝注於筆端,描繪出和而不同、異彩紛呈、亦真亦幻的沿線國家自然風光與人文風貌。他沒有將自己局限於絲綢之路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具體範圍或情景再現式的創作,而是以絲路精神作為內核,打破時空的界限,甚至引入超現實的心理時空,以意象的疊加組合與寫實技巧相結合的方式,力圖凸顯“一帶一路”所內含的人文精神,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遠價值旨歸。 他充分發揮中國畫筆墨氤氳、神秘浪漫的詩性特質,又大膽運用大面積色塊的暈染和對比關係,營造出心理時空與歷史時空交互映射下的情感氛圍,在畫面之中滲透著引人深思的人文情懷,作品在鮮活的現代氣息與滄桑的歷史感之間自由穿梭切換。 那些具有特點的民情風貌和文化符號,是藝術家獨具的審美慧眼所在,展現出不同民族人民的精神面貌、生活方式、生活狀態包括喜怒哀樂,畫家通過敏銳的觀察和匠心獨具的藝術捕捉與描繪,使我們通過作品形象地感知到他國和他國的人民,與他們實現“近在咫尺”的對話。 如盧禹舜所說:“水墨語言本身給予了我們一個極為深刻的啟示,就是對自然界客觀色彩的抽象與昇華,對五彩斑斕盡寫真景實貌的超越。這既發揮了水墨語言的特徵優勢,又深刻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在精神上的自由神暢。所以水墨語言所呈現的永遠都是自然空間與心靈空間的統一,視覺感受與內心體驗或無限想像的統一”。 正是基於對中國畫本體的這種清晰的思考和認識,盧禹舜在題材拓展、隨類賦色,水墨交融與滲化等方面不斷地進行大膽探索與嘗試,他的作品呈現出蒼茫、神秘、幽遠、夢幻、純淨、妙趣、典雅、和諧等多重韻味。 “一帶一路·人類文明”系列作品可以說是盧禹舜藝術走向成熟的另一個標識。他在有意識地嘗試將形而下與形而上,古典與現代,天地與人,技與道,以及理性與感性、文明與自然、東方與西方等矛盾元素進行某種程度的調和。其結果是他的作品在蒼茫、含蓄之中又透出一種單純、和諧的美。 盧禹舜很重視對“直觀感相的渲染”,他的作品有一種澄明清澈的美,超曠空靈,如鏡中花,水中月,夢幻天真,又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那是一種閱盡滄桑之後的清透,是畫家以自己的精神生命去體合自然的生機,以默而識之的觀照態度進入亮光朗照的澄明之境的結果。觀之使人心神振奮,心情暢達,心靈淨化。 與他以往系列作品中對天地人的那種渾然和諧的追憶與神往不盡相同,“一帶一路·人類文明”系列作品涉及了現代文明與自然傳統、現代自然與現代人文、東方與西方等現實矛盾。我們知道,山水畫從其傳統的特點來說,在表現都市景觀、建築和當代生活內容方面優勢並不突出,這也是山水畫在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過程中一直糾葛的難題之一。然而盧禹舜在“一帶一路·人類文明”系列作品中,並沒有回避這些,而是以觀照和超越的態度,以浪漫的詩意,將自己的體驗、冥想、性靈和激情投射進去,創造出城市文明中和諧唯美的境界。這種基於現實之上的超越和詩意表現方式對於當代山水畫的現代轉型,以及當代山水畫如何處理傳統與現代、時代與生活以及東方與西方關係等問題無疑會有借鑒意義。或許當畫家面對世界敞開胸襟,物我默契,神合為一時,他也就獲得了精神上的超越與自由。這時無論是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還是一建築一街燈就都擁有了它本身的生命和特質。如果說,對於現代化的都市,工業化的社會和越來越被理性、消費所束縛和分裂的現代人來說,和諧、寧靜、無擾,怡然自足在現實中真的越來越難以實現的話,那麼,藝術倒至少可以創造一個可游可居的精神家園,在這個意義上,立足於中國精神和中國審美人生態度的“一帶一路·人類文明”系列作品便具有了普遍性意義,它以單純、和諧之美給予人們普遍被壓抑的本能一個瞬間的滿足,保護了人的靈性,並進而獲得了擺脫現實原則的高度自由。 盧禹舜通過主動自覺的創新實踐,用藝術作品告訴我們,如何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歷史與現實生活,歌頌天地、讚美蒼生,弘揚中國精神。他以當代人的文化視角,表達了人與天地自然和諧相生,人類社會和平、和諧、平等、自由的美好訴求。他以獨特生動的藝術實踐也有力地表明,美術在促進民相親、心相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世界和平和諧過程中的特殊使命與擔當。 金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