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意的流动——中国铁路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2016-10-15 08:04
2016年10月13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铁道文联、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深圳市文联主办的“诗意的流动——中国铁路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呈现的作品涵盖了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关于铁路题材的艺术创作。本次展览以绘画作品为主体,并结合摄影、视频和装置作品,实物和文献实时穿插其中。展览布局以时间为线索,分为“远方的记忆——蒸汽时代”、“变速的节奏——内燃时代”、“追梦的岁月——高铁时代”三个板块。 展览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致辞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 副主席梁宇致辞 嘉宾合影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中国铁道文联秘书长刘新科,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雁雄,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主任丁杰,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马书林,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原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钱林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董俊新,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书记赵长青,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桐胜,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画家杜大恺,中国艺术报副社长朱虹子,《中华文化画报》总编辑谌强,《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主编严长元,清华大学教授代大权,中国美协艺委会副主任贺绚绚,国家艺术基金管理部财务部负责人张艳,国家艺术基金管理部监督部干部赵彦,中国铁道文联摄影家协会主席原瑞伦,国家艺术基金专家、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经理马瑞青,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李瑞琦,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深圳画院院长董小明,著名摄影家王福春,深圳画院院长徐章,深圳画院副院长、深圳美协副主席杨晓洋,深圳大学美术馆馆长陈向兵等嘉宾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此次展览策展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梁宇先后致辞。 “铁路,既能承载物质之重,又能抵达诗意的远方,因此能自然而然地引人奋进、令人向往。”策展人梁宇在展览前言中如此表述他对铁路的理解。梁宇不仅身兼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等文化管理者的行政职务,同时更是一位长期关注中国铁路发展,并以此为主要创作题材的艺术家。 策展人梁宇向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展览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开幕式致辞中说:“一个好的策展人,会把各种分散的零碎、似乎不相关联的事情通过一个主题汇聚在一起,形成具有文化导向的,又能把各种艺术创造相互关联的内容凝聚在一起的展示文化的理论。梁宇先生策划的‘诗意的流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展览。‘火车’在近代,特别是近现代的工业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当中,是一个标记。从马车到火车,是速度的变化,也是人类在文明创造过程当中成长的体现。从火车本身来讲,从蒸汽时代到内燃时代,再到高铁时代,这三个变化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展览是把中国解放之后一些优秀艺术家的作品,特别是表现火车题材的作品进行了展示,通过这个题材的展示我们也看到了社会的发展。比如说吴作人先生的《特等劳动英雄李永像》。还有艾中信先生的《通向乌鲁木齐》,这件巨幅的油画,通过火车这样一个主题把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表现出来。魏紫熙先生画的南京长江大桥《天堑变通途》,作品表现的是火车通越了长江。这些都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被大家所熟悉的作品,是美术家适应时代、表现生活、表现心灵的佳作。”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铁路曾是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标志,也印记着一代中国人的文化情结。在当下的中国,每一个有出行经历的人,对铁路、火车站、列车都会有自己的记忆。列车作为抵达远方的交通工具,曾承载了太多的梦想。它是国人日常生活经验的一部分,也是超越日常、最易被理想化与艺术化的流动媒介。在某种意义上,铁路及围绕铁路而形成的诸多场景,已被人们自身的经历景观化,成为具有抒情性的文化符号,也成为开启记忆之门或某种想象的钥匙。本次展览不仅呈现出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脉络,更将由此引发观者对于时代和情感的共鸣。 展览位于中国美术馆5号展厅,展期将持续至10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