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高意古,墨妙笔精————朱英利先生作品欣赏![]() 朱英利朱英利,1966年生 吉林白山人,现居北京。中国山水画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士,国家一级美术师.1996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就读于北京画院山水画高研班,2013年进修于清华美院国画高研班. 朱英利经典作品欣赏:
问道清音 ——朱英利山水画品读 文/丁尚谦 黄宾虹说:“画以格高意古,墨妙笔精,景物幽闲,思远理深,气象潇洒者为上,未可形状摹拟得之。”这是他的绘画理念,也是他的绘画实践。要实现中国画的格高意古,墨妙笔精,没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文化修养是不行的,而要做到画面景物幽闲,思远理深,气象潇洒,那就必须爱生活,师造化,有独特的艺术理念,磊落的胸襟……如此一来,要画好中国画是太难了! 然而,知其难,迎难而上的画家还是有的,朱英利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与朱英利相识于北京,他画山水,偶尔也画一些人物和花鸟。他的画看上去很静,酣畅淋漓的笔墨中,透着一种清逸。 在朱英利的山水画中,树是多姿多态的,夹叶、点叶……或茂密,或萧疏……一切根据季节和画面需要而定。他画的山石,皴法自然,随性,像有生命般伫立于画面。他画的水、云是活的,那泉水、瀑布,似可听到声响;那袅袅白云,如梦幻般漂浮,在观者的眼前和心上流动。更令人瞩目的是画中的建筑,古塔、房舍掩映于树丛和白云之间,静穆、钟秀……与更为精彩的人以及自然万物融为绮丽的交响,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朱英利画画,往往是先画树,之后画山石、水、云、房舍、船、人……一支笔蘸墨、蘸色,直至完成画面。不是特大的画,特殊的需要,他是不换笔的。如此,一幅蕴着天地灵气,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在他的从容不迫中画出。画出了幽闲,画出了潇洒,画出了可居、可游、可读、可品的妙趣来。 朱英利的画,最大的特色是一个“清”字。他的笔墨是活的,画上的自然万物是活的,画家的创作充满激情,但在激情与鲜活中,笔墨的内涵充溢着清韵、静雅,这恰是历代欣赏山水画者所最需要的追求。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的爱好不同,职业不同,但激烈的竞争,为生存所付出的艰辛,太需要在劳累之后享受一下清静的抚慰了。这就是含有清逸、静气的山水画为什么备受藏家喜爱的原因了。 历史上,以画清逸令人心醉的画家很多,如唐王维、宋董源、元倪瓒、清渐江……他们的画之所以深蕴清、静之气,首先是作画人的心静,再是精湛的笔墨功力,深厚的学养,充满正气的做人,铸就了他们在中国画史的地位。 当下的画家,大多太想急于出名,心中不静,怎能画出充满清、静之气的好画。当我们面对满纸浮躁、伤人眼球的画作时,何谈养心,何谈美感…… 就如何能画出好画,朱英利是有心理准备的。他从家乡长白山下来北京,以一颗赤子之心研究中国画,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但中国画创作的成功,绝不是一时的付出能换来奇迹。来京后,朱英利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寂寞迷茫,他对自己画的画不满意,如饥似渴地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且铭记明代画家董其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並实践之。经过多个寒来暑往,在以一颗纯静之心的执着追求中,朱英利的画悄悄地、慢慢地发生着质变,这就是他画出了充满激情和清静之音,令人心旷神怡,品味无穷的现代山水画。画出了语言,画出了心声。 清和静,是朱英利作画的心态,亦是他画作中传递的清音。 无数个早晨和夜晚,我从朱英利的画室前经过,透过窗户,总能看到他执着作画的身影。常常,我和几个朋友去他处论画,在大家的赞扬声中,他总是虚心地让大家提意见。看着他每日必练的书法,越来越美的画作,始终保持的平和心态,我在心里说,这位画家朋友厉害!
|